---
---
2024-11-26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工系)教授兼主任秘書潘欣泰,日前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FM101.7)節目《Tea Time時光》主持人Ruby朱茹玉專訪,分享投身資工領域見證技術劇烈變化,包括人工智慧(AI)爆炸式發展應用。
潘欣泰回憶台灣早期資訊工程教育,當時電機、資訊領域尚未細分,相關學科範疇廣泛,包括電路設計、電子工程等。他提到,當時的資訊工程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礎計算機知識與應用程式開發,硬體算力也相對有限。
然而,隨著摩爾定律推動半導體製程技術進步,電腦運算性能顯著提升,帶動了網路技術和數據處理的發展,使得過去單機的電腦變為現今的全球互聯網。
自1990年代以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與資料庫技術的演進,資訊工程開始朝雲端計算、物聯網(IoT)、大數據等方向發展。尤其是2010年後,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迅速崛起,並逐步推動大型語言模型的應用,這些都標誌著從純粹的工具發展到全面智慧化應用的階段。
對於人工智慧,潘欣泰介紹了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影響力,如ChatGPT等生成式AI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學術研究中越來越普及。他指出,大型語言模型對學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學生可藉此加速資料蒐集與分析,便利也帶給教授教學新挑戰,需要設計更具深度的學習項目,促進(學生)從單純的資訊獲取進階到更深入的批判性思考與知識應用。
關於資訊工程變化,潘表示,當前教育已不僅限於程式編寫或基礎理論,而是必須思考如何實際應用於醫療、健康照護等不同產業,未來職涯發展才能更多元,除了電子科技公司,還可以進入醫療資訊、智慧城市等領域。台灣的AI產業相對於歐美,主要集中於較小規模的專用模型應用和硬體製造,因此學生也需了解本地產業的特點,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
例如,潘欣泰帶領學生開發「情緒語音辨識技術」,透過分析聲音信號中的情緒指標,讓機器能理解和回應人類的情緒狀態,從而提升人機互動的自然性。他指出,這項技術有望在未來應用於長期照護和心理健康領域,例如智能語音助理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情緒提供適當的安慰或支援。 該技術更可用於防止詐騙及危險情緒監測。例如AI偵測對話中潛在的情緒波動,或根據語音中的急躁、沮喪等情緒指標發出預警訊息更通知如警政、社政單位介入(接住),避免危害傷害擴大。
高雄大學、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FM101.7)節目《Tea Time時光》今(2024)年合作企劃單元《開啟時光機》,節目主持人朱茹玉Ruby每月1次,邀請高大師長分享自身求學經歷、人生經驗、所屬領域(學門)趨勢發展觀察,提供高中學子(及家長)求學與職涯參考借鏡。
本次專訪完整內容21日於電台首播:https://reurl.cc/jQqELm (電台官網自節目上架起保留6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