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教廣2025合作企劃《趨勢瞭望台》專訪建築系主任陳逸杰 暢談建築與永續

 

2025-05-16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陳逸杰近日接受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FM101.7)《Tea Time時光》節目專訪,於《趨勢瞭望台》單元中分享建築與人文歷史、都市發展及永續環境的密切關聯。他並預告建築系即將於5月20日至5月26日在高雄市政府舉辦第114級畢業成果展,6月1日至6月9日則將移師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歡迎社會大眾共襄盛舉。

陳逸杰指出,建築不僅是一門關乎技術與空間的專業,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他談及「建築」一詞的語源與意義,指出該詞來自日治時期的翻譯,而西方 "architecture" 一詞則源於結合技術與知識的字根,強調建築師在歷史上所承擔的多重角色。從金字塔到大教堂、從城市街區到現代住宅,每一棟建築都體現出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信仰。

他進一步表示,建築的存在不僅塑造了城市面貌,更承載著人們的共同記憶與社會價值。許多旅遊景點之所以吸引人,其實正是因為那裡保有具時代意義的建築物。舉例而言,歐洲古都如羅馬、巴黎,甚至東亞的京都、奈良,其魅力往往來自於保留完整的歷史建築與街區風貌,這也說明了建築在人類文化中的深層意義。

在談及現代建築的演變與挑戰時,陳逸杰指出,現代建築的發展與社會結構密切相關。自工業革命以來,快速都市化造成居住空間短缺與社會階層分化,促使建築師必須思考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提供合理而具尊嚴的居住環境。他直言,若住宅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將對社會穩定產生重大衝擊。他並批評當前台灣社會在住宅政策上仍有不足之處,尤其是對青年族群在高房價下的生存困境未能充分回應。

此外,他也強調建築在面對氣候變遷議題上的責任。他指出,極端氣候已成為全球普遍面對的挑戰,而建築設計若未能整體考量都市密度、採光、通風與能源使用習慣,即便具備「綠建築」認證,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永續目標。他反思道:「我們這個學科,有時候是在解決自己創造出來的問題。」提醒設計者應保持反思與批判精神,而非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創新。

訪談中,陳逸杰也介紹了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的教育特色。他指出,雖然系所成立時間相對較短,但師資陣容年輕且跨領域涵蓋廣泛,從歷史、美學到AI技術應用皆有所涉獵。他鼓勵學生在學期間勇於探索不同設計課題,強調「學校是唯一可以自由設計的地方」,畢業後進入市場則多受限於實用與商業需求。

為呈現學生多年來在建築思維、設計實踐與社會關懷上的累積與成果,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第114級畢業成果展將分別於5月20日至26日於高雄市政府展出,6月1日至9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作品涵蓋永續建築、都市更新、生態教育場域等主題,展現學生在設計實踐中對當代議題的深刻回應與創新視野。

《趨勢瞭望台》單元為高雄大學與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FM101.7)合作企劃,節目由主持人朱茹玉(Ruby)擔綱,每月邀請高大各領域教授,分享專業研究與社會趨勢,協助聽眾在繁忙日常中掌握世界脈動與前瞻觀點。

本次專訪完整內容15日於電台首播:https://reurl.cc/EVa02R (電台官網自節目上架起保留6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