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通識中心《全球化與多元文化講座》 潘翰聲談氣候危機解方:碳稅、碳交易、ESG

---
---
【文字提供:通識教育中心講師洪聖斐、照片提供:應用物理學系學生陳采婕】

2023-11-15 「一覺醒來,世界就不一樣了?」想當年,國人耳朵聽到長繭的「環保與經濟不可得兼」;如今,你不環保,就接不到訂單。台塑台泥亞泥中鋼這些碳排大戶,都承諾「2050碳中和」, 「2050淨零排放」變成主流論述。新募集的共同基金廣告幾乎都主打 ESG基金(環境、社會及治理基金)。防堵碳洩露的利器碳邊境稅CBAM確定2026開始。

台灣樹人協會理事長潘翰聲11月13日於國立高雄大學以〈全球氣候危機解方:碳稅、碳交易、ESG〉為題,與師生們分享最新的碳權與永續金融概念。

從就讀南一中開始就參與環保運動的潘翰聲為了讓地球變好,台大城鄉所畢業以後透過三種路徑試圖改變世界,他先到金融業工作數年,然後參與政治,選過六次,並且在非營利組織從事環保運動。 這樣的經歷讓他看到環保與經濟並不是相矛盾,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在台大政治學系選修「環境經濟學」時,教授一席「空氣可以買賣、而且證明有效抑制汙染」的震撼彈,改變潘翰聲對環保與經濟的想像。

潘翰聲問同學,台灣油價電價世界第四低,合理嗎?「全民享受低油價低電價,所以用全民的稅金來補貼中油台電虧損」,這樣合理嗎? 貪圖低油價、低電價,覺得這樣的話,低薪也沒有關係。這在經濟上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如果一家公司肯定賺錢,卻違反自己的道德標準,要不要買?一家公司開店大賺錢,卻造成當地經濟崩潰,小店都倒掉,有沒有違反道德,還是走向現代化?

加拿大、法國等國的做法是向企業收取碳稅,然後將額外的收入普發給全民。污染者付費,並將之用作補償其他人的損失,這可以解決低價扭曲、環保商品比較貴的問題,更有助於社會公平,還可以改善社會貧富不均等現象。

台灣則有一套總量管制的政策,由政府提出每年碳排量的額度, 企業可以自己去看明年要做什麼改變或是進一些減碳的設施。立意良善,但是一直都沒有執行。

潘翰聲說,如今已經是永續金融的時代,不趕上先進國家的規定,就別想賺錢。企業需克盡社會責任,並且遵守永續報告書之準則。生物多樣性這個問題可以使用國土綠網分區,國土綠網分區可 有助於減輕環境影響評估和生態檢核之作業負擔。 善用 TNFD 也可以讓民眾在選擇銀行時,知道哪家銀行貸款出去對生物衝擊比較小。

世界不一樣了,面向全球市場的企業相當敏感,已經做出調整。國人的心態也宜有所改變,敦促政府與國會制定與時俱進的政策。
---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