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高大、教廣2025合作企劃《趨勢瞭望台》 專訪國際長林倖如 談全球交流、教育外交

-- --

2025-11-19 國立高雄大學近年積極拓展國際鏈結,從亞洲、歐洲到非洲,推動學術合作與人才培育並進。法律學系副教授兼國際長林倖如日前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Tea Time時光》單元《趨勢瞭望台》專訪,與主持人朱茹玉(Ruby)對談。她分享國際處推動國際化的策略藍圖、外籍生支持措施與留學經驗,展現高雄大學邁向全球化校園的行動成果。

林倖如指出,高雄大學的國際化策略可分為三個軸線:「夥伴多元化」、「內容在地化」與「交流制度化」。其中,「夥伴多元化」旨在跳脫傳統歐美與東北亞範疇,將合作版圖拓展至非洲與南亞。今年7月,學校與南非普瑪蘭加大學(University of Mpumalanga, UMP)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非洲新頁。當時由UMP校長Tokozile Mayekiso親率代表團訪校,雙方除簽約外,也就永續產業與高等教育合作進行深度對談。隨後南非博士生來台參與「Summer School」,與高大學生交流氣候變遷與青年就業議題,實踐跨文化共學。

在「內容在地化」方面,高雄大學積極將國際議題融入在地教學。9月與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合作舉辦「城市永續發展國際工作坊」,由雙方師生混合編組,實地走訪駁二特區、愛河灣與左營歷史宿舍群,提出港灣再生與文化保存的創新構想。林倖如說,這樣的合作不僅讓日本學生理解高雄城市轉型的脈絡,也讓本校學生在討論中學會用國際語言詮釋在地問題。

至於「交流制度化」,高雄大學目前已與全球378所姐妹校簽訂合作協議,外籍學生數突破300人。學校除設有雙聯學制、交換計畫外,並推動「學伴制度」協助外籍生融入校園與在地生活。國際處與華語中心合作開設華語課程,舉辦文化體驗活動、城市導覽與跨文化晚會,讓外籍生「學得安心、住得開心」。

林倖如表示,外籍生支持措施著重在行政與生活面的完整協助。從落地接機、報到、簽證、住宿,到語文課程銜接、選課協助與日常生活需求,國際處均設有專責窗口,提供「同胞式」的一站式服務。她提到,學伴制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陪同外籍生處理開戶等生活事務,也在文化與學業適應上提供實際協助;本國學生也能在陪伴過程中培養跨文化理解與國際視野。

此外,外籍生來自各國,生活習慣及文化背景不同,國際處也時常協助處理文化差異帶來的日常問題,使學生在校更快找到安定與支持。

她進一步指出,「國際化不只是教育合作,更是教育外交。」透過與友校的研究計畫與青年交流,高雄大學逐步建立南臺灣的國際教育樞紐,形成多邊合作網絡。「我們希望每一位師生都能成為高大的國際大使,讓世界在這座校園交會。」

回顧個人留學經驗,林倖如分享赴日攻讀博士的過程,坦言語言與文化差異曾讓她倍感挑戰,但也成為日後推動國際事務的養分。她鼓勵學生勇於走出舒適圈,認識不同文化與價值觀,提升跨文化理解力與國際競爭力。她說,台灣是貿易導向國家,「學生的舞台應該放眼世界」。

林倖如認為,國際交流的推動是一場長期工程,需要制度化經營與持續累積成果。高雄大學將透過師生跨國互動與文化體驗,深化與各國夥伴大學的合作關係,並以永續發展為核心,擴散教育外交的能量。這些努力正逐步形成南臺灣高等教育的國際網絡,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世界走進高雄。

節目《Tea Time時光》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FM101.7)製播,《趨勢瞭望台》單元由主持人朱茹玉(Ruby)邀請高雄大學師長分享研究專業與社會觀察,每月第3週週四下午4時播出。節目以輕鬆訪談引領聽眾掌握趨勢,展現高雄大學教師群的學術深度與公共關懷。本集專訪於11月20日播出。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reurl.cc/k8E69G

--- ---

瀏覽數: